遵义花30亿巨资“整容”
核心提示
遵义市容正在改变,行走在遵义市老城区的街上,原来蜘蛛网似的电线、乱七八糟的广告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规范、整洁的黔北民居风情街景。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市委书记喻红秋说,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条件,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愿望。因此,今后五年,要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特色城市。
据了解,未来五年,遵义市每年将投入约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河道景观整治、农贸市场改造及新增绿地等民生工程以此提升城市容貌和品位,让百姓生活更舒适、更便利。
硬投入升级城市硬件设施
建设幸福和谐遵义,必须先打造宜居环境。
曾经,“脏乱差”现象在遵义并不少见,宜居家园在当时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今,遵义市将以建设“三宜”城市为契机,紧紧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重点工程,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举全市之力,在未来五年时间内,每年投入约6亿元,对城区周边环境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
宜居家园,正在加速构建,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据田刚介绍,遵义市农贸市场是“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的地方,为解决此问题,遵义市两城区计划在各居民聚集区改造农贸市场32座,总投资5800万元。其中:红花岗区改造协台坝、松桃路口、苟家井、官井、大连路等18个农贸市场;汇川区改造宏丰、南京路、泥桥、航汽厂、汇川一二路等14座。升级改造后的32个农贸市场将达到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分区合理、市场卫生整洁、食品安全保障、消防安全条件优良、周边环境有序、商户诚信经营、日常管理规范的效果和目的,还能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全的人居环境,为全面打造“三宜”特色城市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两城区还将改造部分公厕,其中:红花岗改造朝阳巷、赵家湾、珍珠路、白杨洞、下杨家巷、六中菜市公厕等12座公厕,汇川区改造防疫站、东风桥、天仪厂等3座公厕。新建图书馆、体育馆、天津路公厕等3座公厕,投资约1176万元。另外,还将对海风路、塑料厂、万福桥3座垃圾中转库进行设备安装和土建改造,并新建上海路、温州路2座垃圾中转库。
随着近年来两城区人口及车辆激增,人车争道现象越来越明显。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该市将在三年时间内,在两城区主要街道上新建44座天桥及地下通道。
按照计划,该市今年内将投资3600万元,完成12座天桥及地下通道的施工。其中在红花岗区,将修建金银新村、松桃路口、珍珠路口、桃溪路口等6座人行天桥;汇川区修建雨水路口、宁波路口、大连路医学院门口、香港路口等6座人行天桥。
与此同时,两城区今年还将投资两千多万元改造人行道约79000平方米,并实施中心隔离带花池美化、排污沟改造、清掏等,并在一些步行街安装阻石球、人行护栏等设施,对小街小巷路面和路灯进行维修。
为美化城区环境,今年两城区还将启动舟水河截污工程,在舟水河修建截污沟、沟顶人行步道、挡墙及护岸绿化景观。同时,对临街建筑物褪色、掉漆墙面进行清洗及补刷外墙漆,清理建筑物及跨街乱拉乱挂电缆(城市蜘蛛网),此项工程将投资约900万元。而在城区园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投资将达4000万元。
“市委、市政府大手笔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就是要确保在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成功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市目标。”田刚说。
软举措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在对市容市貌进行大刀阔斧整改之前,作为分管城建的副市长,田刚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整改之后,如何确保市容市貌长久整洁与漂亮?
“城市硬件设施上去了,城市的管理水平与软件必须跟上!”田刚说,为确保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持久化、常态化,将由市政府牵头、两城区政府具体负责对新建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计划新增保洁员近两千人,彻底清除中心城区卫生死角。同时还将投资约2000万元采购人行道冲洗车、护栏清洗车、高压冲洗车、高压双用冲洗扫路车、垃圾压缩车、拉臂式收运车等环卫机具。
“以前城区卫生老是搞不好,除了人手不够外,保洁员工资较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强也是一大因素。”田刚说,为提高保洁员工作积极性,市政府拟提高其薪酬待遇,增设绩效工资和奖惩制度。目前,绩效工资初步定为每月170元/人。
据介绍,市城管局将按月对保洁员进行考评,按照考评结果来兑现绩效,并实行末尾淘汰制度。比如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设500人奖金300元/人,二等奖设1000人奖金200元/人,三等奖1000人奖金100元/人。
“保洁员薪酬待遇上去了,只要将网格化管理落实到实处,一定能让市容市貌保持长期整洁与漂亮。”田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