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科技兴农,建设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阳光产业。茶叶可加工性能强、产业链长、关联面宽,涉及到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和茶文化、茶旅游、茶饮食以及茶医药、茶保健、茶化工等多个领域。通过对茶叶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实施,提升茶叶生产加工的经济附加价值,从茶叶上升到茶产业,将极大推进我州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对于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农业的转化,促进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黔西南州是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有的全国重点产茶区,具有“山高雾重出好茶”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土壤、气候环境,最适宜茶树的生长,茶叶发芽早,采摘期长(每年3-11月),亩产量高,所产茶叶品质上乘、馨香馥郁、鲜爽醇厚。全州现有茶园面积9.89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万余亩。按照全州茶产业的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在晴隆、普安海拔1000-1300米区域,以大、中茶叶品种为主,打造“莫忙”、“贵隆”、“普江”等绿茶、红茶、苦丁茶、花茶等知名品牌,形成早生绿茶、红茶、花茶胚产业带;在安龙、贞丰、兴仁海拔1000-1400米区域,以发展中、小叶茶品种为主,形成“新桥茶”、“娘娘茶”、“坡柳茶”等为主的地方特色绿茶产业带。全州规划新建茶园41万亩,使总面积达到50万亩的规模。9县(市、区)有7个是宜茶种植区,由于气候和地域土壤环境特别,每年春季茶叶较江浙等主产茶区提早20天以上,比省内其他产茶区提前10天以上,对生产高质量、高效益的名优春茶,抢上早春茶叶市场十分有利,每年春茶市场十分看好,70%以上的茶青被外地茶商抢购,所剩春茶在当地消费市场供不应求。全州由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秋茶叶生长极为茂盛,资源十分丰富,为深度开发纯茶保健酒、系列发酵红茶和茶医药、茶日用化工、茶文化旅游产品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对系列优质绿茶、红茶、苦丁茶、系列保健茶、茶饮品、茶酒、茶医药、茶日用化工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茶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和空间都很大。
黔西南州所产茶叶,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报告证明,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含量远高于省内外其他茶叶,其中茶多酚含量高达37%。同时,茶叶的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大肠菌群、铅等限量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其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氯氰菊脂、联苯菊脂、溴氰菊脂、敌敌畏、乐果、杀螟硫磷、喹硫磷等化学成分和农药残留物质均未检出。茶叶品质优良,是对茶叶系列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打造知名品牌的最佳原料资源。
就茶叶本身来说,要进一步开发高、中、低档绿茶、红茶和苦丁茶等系列产品,不断提高制茶的科技含量和改善茶叶产品的包装,打造时尚茶叶精品品牌,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并大力拓展国内外茶叶产品的销售市场,争取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茶酒试产成功 市场值得期待
纯茶酒,不是粮食酒,也不是用茶、粮混合酿造的白酒,更不是用茶叶浸提液与白酒勾兑和用水果、中草药材浸泡出来的果酒、药酒,而是采用100%茶青作原料,通过独特、多道工艺加工酿造出来的蒸馏纯茶酒。茶酒没有添加任何香料,具有绿茶的清香味,又有粮食酒的醇香持久风味,饮后不头痛、不口渴、不辣喉。为了开发茶酒等系列茶叶产品,提高茶叶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制的科技含量,自2009年初起,兴义市富酚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黔西南州莫忙茶叶科研所、台湾制茶及生物专家赖文雄先生合作,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技术支撑,采用晴隆县沙子岭无公害有机绿茶基地所生产的优质茶青进行分级应用开发,将顶端嫩芽制作成绿茶;1-2叶茶青制作成红茶;利用3-5叶茶青作为加工生产茶酒的原料,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和下树率,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研制加工,不断提高和改进茶酒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流程,终于成功地制作出茶酒产品,并报送省技术监督局和酒行业主管部门审验,初测合格,茶酒酿造生产技术已趋于成熟,现已开始投入小规模生产。
资料显示,全国每天耗酒量达1000吨,若按茶酒在白酒市场消费量份额占1%计算,每年可为社会节约酿酒粮食1800吨。如果黔西南州在全国新建第一座茶酒酿造厂,按年产茶酒1000吨计算,需要低档茶青8400吨,按每年每亩茶园可采摘低档茶青450公斤计算,需收购2万亩茶园所产的茶青,每吨茶青按3600元计算,给农民增收达3024万元;按每户茶农种植管理5亩茶园计算,将带动4000户茶农增收致富,按每户安排2个劳动力经营管理茶园计算,还能解决8000个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工厂同时可解决120人的就业问题。
建设一座年产1000吨规模的茶酒厂,预计固定资产,包括租用或征用土地、新建茶酒发酵、蒸馏窖酒勾兑、产品包装车间、化验室、原料库、成品库、车库、职工食堂、文化娱乐室等生产生活用房和购置各种加工生产设备以及流动资产,包括购置原料、辅助原料、包装物、加工所需燃料、品牌宣传广告等,共需投资8537万元。
按目前的行情,1000吨茶酒的生产成本约为10460万元;产品销售价根据市场情况和消费者承受能力,可定为16000万元,全年可实现利润554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正常运行后,两年内便可收回投资。
开发茶酒生产加工产业,既可为国家节约大量粮食,又可解决3-5叶低档茶青销售难问题,这类茶青每年要浪费80%左右,是茶农的一大损失,项目实施后,茶农每年可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户均增收达5000元,茶农收入稳定,种茶积极性高,将促进茶叶产业更加全面和快速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入开发优质绿茶、红茶和茶多酚、茶医药、茶保健、茶化工等系列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纯茶酒有着与其他白酒无法比拟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独特作用,在蒸馏酒酿造过程中,将茶叶中有益人体健康的多种物质溶入酒中,是人们日常待客饮用的最洁净又具有保健功效的饮品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称“茶是人类第一健康饮品”纯茶酒是茶中精华,是5000年中华酿酒业的创新,中华诗酒协会秘书长王震宇先生曾赋诗称赞“采茗神酿茶中酒,品位琼浆酒中茶,不是输坛思民苦,那有九天落奇葩”。著名文学大儒杨任恺先生也称谓“云山茗酿,酒中珍品”。中国是茶、酒文化的发祥地,用茶叶酿造茶酒,是对中华源远流长茶、酒文化的弘扬光大。
茶叶深度开发 前景不可限量
就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利用而言,除了茶酒,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茶多酚产品的开发应用: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浅绿色或浅黄色粉末,对各种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等具有优异的抗氧化保鲜作用。能保护大脑,防止荧屏射线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被誉为“电脑时代的饮料”。随着人们对生活用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茶多酚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我国茶多酚市场尚处在萌芽阶段,但在饮料、化妆品、医药保健等领域,茶多酚正逐步取代原来使用的化学原料,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内国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攀升至5000吨左右,其市场规模可达几十亿元,投资茶多酚这个朝阳产业无疑将为国内茶叶深加工企业提供巨大商机。我州的茶叶富含茶多酚,为拓展茶多酚产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二是茶叶日用化工产品的开发应用:茶多酚护肤剂:茶多酚具有作为化妆品原料应有的保温、护肤特性,不仅能滋润皮肤,具有抗菌止痒、愈合伤口、增强毛细血管软性等功效,同时还具有阻挡紫外线的作用,可以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能祛除雀斑、老年斑,达到护肤的目的。
三是茶皂素洗洁剂:利用茶皂素的表面活性作用,可用于加工洗洁剂、洗发香波系列产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杭州孔凤春化妆品厂联合研制了茶皂素洗发香波,不仅可祛除头屑,洗发护发,而且可消炎止痒。将茶皂素用于衣物洗涤,剥色能力小,不会产生缩绒,织品不会失去光泽。可采取引进高新技术共同合作开发的运行机制,开发茶皂素洗涤剂和香皂、牙膏、洗发液等系列化工日用产品。
四是茶饮料的开发应用:茶多酚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具有保护作用,既可防止食品退色,又可起到天然色素的作用。可充分应用茶多酚原料,开发加工生产茶汽水、茶可乐、茶冰淇淋、茶棒冰、冰茶、咖啡茶等瓶、灌装茶饮料和果汁饮料。同时,茶多酚还可广泛应用在肉类食品和油炸、焙烤食品的保鲜、保质上,可推动其他食品加工业发展。
五是茶医疗产品的开发应用:茶氨酸和茶多糖、红茶菌在医疗上有广泛开发应用价值。美国科学家研究认为,茶叶中的茶氨酸具有调动人体免疫细胞抵御病毒以及真菌的作用。从茶叶中提取的茶氨酸、茶多糖、红茶菌等物质,能明显加强人体对于特定的细菌感染的抵御能力,对防治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降血糖、肠胃病、肝肾病、降血脂、斑秃等28种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茶园建设对于绿化荒山、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流失,营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茶酒等系列茶叶产品深加工的开发,为茶园建设规模扩大后,茶青产量大幅度增长拓展了市场空间,解决了茶农销售茶青难的问题,茶农的经济利益有保障,才能使茶园建设不断巩固发展,也才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实施茶叶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茶叶产业只有走多元化精深加工开发之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延伸茶叶产业链,才能确保茶叶产业循序渐进地健康、持续发展,也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
结合黔西南州茶叶产业发展的实际,开展茶叶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开发,先从深化茶酒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做起,再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茶多酚、茶医疗、茶化工、茶保健等系列产品的开发,争取把茶叶产业培育建设成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