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力帆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机器设备评估,土地评估

联系方式
  • 联系人:简先生
  • 电话:18198629818
  • 手机:18198629818
产品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态价值评估迈进一小步,环境保护迈出一大步
新闻中心
生态价值评估迈进一小步,环境保护迈出一大步
发布时间:2017-05-11        浏览次数:523        返回列表

近日,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率先在资产评估行业内在生态价值评估方面踏出了稳健地一小步—— —受陕西省林业厅委托,在3年多时间里,对陕西省森林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收到了良好成效。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可以极大地调动各级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振彬总结说。

  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独立评估的“第一单”

  “在森林价值评估中,这次评估不是‘第一单’,但从独立中介机构的主导地位和评估范围的广度上来说,这次评估是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实务的‘第一单’,以前所谓的生态价值‘评估’或者涉及范围较小,或者更多的属于‘评价、核算’研究范畴。”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力说,在执行项目的3年多时间里,公司遵循资产评估行业相关规定、准则和行为规范,把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资产评估理论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保障了评估结果的科学、公正和独立性。

  中林资产评估先后组织了30多人次赴陕西进行多次实地调研、现场勘测和汇报沟通,多次召集专家和相关人员研究讨论,反复改进,并于2013年1月19日邀请了国务院参事及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专家参加评估报告论证会,根据专家的建议修改完善,最后才形成了这个评估报告。

  这次评估的范围为陕西省行政区域内的林业用地,评估对象则是陕西省行政区域内林业用地的森林资源资产、森林物质产品和森林生态服务的价值。

  为了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估,中林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努力。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生态价值评估中心主任景谦平告诉记者,这次评估邀请国内权威的林业和资源核算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吸收国际及国内相关方法论等标准化文件的精髓,参考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且被普遍认可的技术方法,确定了本次评估的方案和基本框架,从资产和生产两个方面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进行了评估。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博士吴栋栋介绍,对森林资产的估价是对森林存量价值的评估,包括对林地资产、林木资产、生态资产、无形资产等的估价;对森林生产的估价是对森林流量价值的评估,包括对森林物质产品、生态服务和社会效益等的估价。

  对森林资产价值的评估旨在评价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森林生产价值的评估旨在对行业内外的宏观政策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确立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路线

  “第一单”往往意味着一切评估的细节都要进行创新。

  景谦平说,根据陕西省森林资源特点、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这次评估设计的具体评估指标体系按照资产和生产评估来分。

  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在生态资产中的固碳释氧方面,仅评估了森林碳储量,景观资产仅评估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文化资产仅评估了古树名木及若干著名景点,以及品牌资产中的森林份额。

  这次评估堪称全方位的集团式作战。吴栋栋告诉记者,为了避免主观性,这次评估采用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且被普遍认可的多种技术方法。

  在时间和空间上,这次评估进行了精心的设置,分为4个时点和4个区域尺度。即评估了1999年、2004年、2009年和2012年4个时点上的各种森林资产的存量及其变化,同时也评估了这4个时点的森林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的价值,分析了其变化动态。

  在空间层面上,除了全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评估之外,根据陕西省的地理特点,还分别评估了陕北地区、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评估了各区域在不同时点的森林资产价值和该年的森林物质产品与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陕西省森林资产价值及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

  “技术路线也是我们在评估前,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经过仔细研究才确定下来的。”景谦平说,先通过初步的实地考察,了解资源特点;然后确定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进入外业调查阶段,现场踏查、指标测定、样本采集,进行森林资源数据的收集、市场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

  最后进入内业工作阶段,从时间和空间上汇总及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对森林资产、生产价值进行多时点、多空间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加以分析比较,深度挖掘其内涵,充分发挥森林价值评估的作用,为未来的林业发展提供更多、更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动用“高大上”的卫星遥感技术

  这次评估不仅在指标体系和技术路线方面有所创新,还大量采用了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

  为证明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影响,项目组通过应用美国宇航局的温度产品,反映了陕西省及各主要城市地区森林对地面温度的影响,证实了夏季森林的降温效应对于创造宜居环境和促进农业生产具有的作用。同时,通过遥感处理发现,10年前,陕西上空的气溶胶很严重。

  “陕西生态环境建设成就显著,森林物质产品与生态服务价值不断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功不可没。”景谦平认为,数据显示,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

  这次评估总结和验证了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 —累计完成营造林8096万亩,义务植树10.4亿株,使全省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从1999年到2012年,陕西森林覆盖率从32.55%提高到42.91%,森林蓄积量由3.34亿立方米提高到4.48亿立方米,49%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沙化面积由2182万亩减少到2120万亩,流动沙地由249.7万亩减少到50万亩,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

  而在2012年,陕西森林物质产品价值和生态服务分别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7.99%、30.31%,二者合计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38.3%。陕西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三分之二贡献给了全国和全球,仅约35%为陕西本省受益。

  评估结果也显示,陕西省各区域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陕北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提高幅度高达84.64%,陕南地区物质产品价值提高幅度达160.17%,本身生态环境较差的陕北地区,物质产品与生态服务综合价值增长率较高,为86.76%。

  “可以看出,陕西省林业资产的投入每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生态产品。事实上,1999年后,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就很大,但效果如何,一直没有确切的评价体系。”霍振彬告诉记者。

  通过生态环境的价值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到地方工作的考核体系之中,必然会有效引导地方政府更积极地经营自然资产,提高其经营水平和生态价值,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起到更大力度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生态价值评估迈进一小步,环境保护迈出一大步。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价值评估,正是我国当前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