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内环境的酸碱度应该是在7.35到7.45之间,也就是说,我们的体液应该呈现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
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到过“PH值”这个词,这个值表示的是物质的酸碱程度,以7为酸碱分界线,我们的人体也有酸碱度。
据一项都市人群健康调查发现,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大城市里,80%以上的人体液PH值经常处于较低的一端,使身体呈现不健康的酸性体质,人体的体液偏酸的话,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弱,它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这时候对一些的脏器功能来说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时间长了,疾病就会随之而来了,这里有一组数字:当人的体液PH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到6.7时人就会死亡。当然,大多数酸性体质的人并不会酸得这么严重,一般来说体内的PH值仍然是在7.35左右,与偏向7.45的人相比只是偏酸一点,甚至检查不出什么病症,但是您可不要小看这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的变化,长此以往,女性的皮肤就会过早的黯淡和衰老,少年儿童会造成发育不良、食欲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中老年人则会因此而引发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为什么都市人群里会有这么多酸性体质呢?答案很简单,崇尚饮食文化的我国老百姓大多讲究食不厌精,于是过上好日子首先就要吃得好,但是我们在享受好日子的同时却忽略了合理的饮食结构,一些美味佳肴就悄悄改变了我们身体的PH值,我们往往以为精米白面还吃不完,就别提什么粗粮了,而且鸡鸭鱼肉蛋更是必不可少的营养型食品,可是一旦这些酸性食物成为我们的主食,这酸性体质也就不知不觉地形成了,看来,要改善状况还是得从吃上下手,食物的酸性、碱性搭配对人体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判断自己是不是酸性体质其实很容易,可以直接去药店购买PH精密试纸进行自我检查,尿液中的PH值一般为5.5到6,如果早晨检查发现PH值经常低于5.5就可能属于酸性体质,当然,到医院进行体液检查是最为准确的手段,针对身体的PH值,呈弱碱最健康,食物摄入酸碱比:2∶8。
把常吃的食品区分出酸碱性并不难,富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糖、酒、米、面、肉、蛋、鱼等食物,由于在体内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者结合就会形成酸性的代谢物,所以这些食品属于酸性;而水果、蔬菜以及豆制品、乳制品、菌类和海藻类等食物,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代谢后会生成碱性氧化物,这些食物属于碱性。每天摄入食物的酸碱比例应该为20%和80%,并可以通过补充几丁聚糖这种元素进行调节,它可以与我们体内的一些酸性物质结合,并且将它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了人体的酸碱平衡,减轻了脏器的负担。在植物灵芝、蘑菇中含有一些这种物质,食物的酸碱究竟会对身体造成多少影响?老实说,影响非常的小。因为人体的血液与体液的酸碱值只要有一点点改变,就会造成新陈代谢的失调与混乱。所以人体有良好的酸碱缓冲系统,使体液保持恒定的酸碱值,缓冲掉食物酸碱所带来的影响。对健康的人而言,尿液的酸碱性就与食物有关:肉吃得多的,尿液通常呈酸性;吃素的人,尿液呈中性或弱碱性的机会较多。
站在营养保健的角度来看,食物的摄取能做到酸碱平衡最好。虽然食物的酸碱本身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微小,但无论是吃得过酸还是过碱,代表的都是一种营养不均衡,久了对健康就会造成伤害的。但是把食物以「酸碱」二分为「好坏」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少吃些肉,多吃些菜是对的;如果酸性食物吃的太多,吃些碱性食物均衡一下也是可接受的,但是不要矫枉过正了。只要遵循着均衡饮食的原则,注意天然新鲜食物的充分摄取,在营养上,在酸碱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平衡。
由此可见,PH值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大秦”硅藻泥完全考虑了硅藻泥产品的PH值安全数值,完全保持了产品的天然性,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